课题五(知识导航中的交互机理)
课题负责人:陈欢欢:博士,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获2011年IEEE计算智能协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全英杰出博士论文奖、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2012年年度最佳论文奖。由于在神经网络与学习系统等方面的贡献,获得2015年度国际神经网络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现为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副主编。
课题骨干成员:姚新、王国胤、张师超、高明、钱立庭、曾宪华
姚新:IEEE Fellow,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大师讲席II”教授。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前任主编,IEEE计算智能学会前主席,获得2001年IEEE Donald G. Fink 最佳论文奖,曾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近90场专题报告,35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
王国胤: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 万人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张师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2004-05年度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人选获得者(全国首批1/20人),广西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兼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钱立庭:2004年7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安徽医科大学肿瘤放疗科教授,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安徽省肿瘤医院院长。在肿瘤放疗(常规及精确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上有重要研究成果。
高明: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用户画像及其应用研究、社交媒体数据挖掘和管理、流数据挖掘和管理、不确定数据挖掘和管理等。在相关方面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
曾宪华:重庆邮电大学副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流形学习、(半)监督机器学习、图像理解等方向,主持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重庆邮电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等。
课题参与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省立医院
任务介绍:
课题题目:知识导航中的交互机理
课题任务:围绕知识导航中的交互机理问题,本课题旨在探索用户与知识库交互过程中再学习与反馈机理,并寻求利用这种机理适配用户需求的方法,构建知识适配的优化模型。交互式情景贯穿于大数据知识工程的多个环节,其时变、稀疏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得交互式知识的再学习与适配机理的研究成为一个挑战性问题。基于社会心理学原理、群集智能特征和信息传播理论,课题拟依据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规律研究交互式知识获取和服务,揭示其中的知识反馈机制。并以此为基础,以可评测的知识服务的校验与确认方法为评估标准,以构建易表示、低复杂度、可扩展的知识获取方法为基本要求,揭示交互式知识再学习和反馈机制、探索交互式知识矫正和知识适配机理。
研究内容与人员安排:
1. 交互式特征流概念漂、演化规律研究,群集智能系统的再学习反馈机制研究,知识适配模型的作用机理与优化研究
任务研究人员:陈欢欢、袁博、姚新
课题组成员:李阳、周熙人、江兵兵、刘正夫、宫志晨、张炼钢、杨丹丹
2. 知识适配模型的评价体系和鲁棒性度量以及模型的评价指标综合研究
任务研究人员:钱立庭、叶山东、严激
3. 再学习和反馈的速度及收敛性理论研究和基于元学习框架的知识适配模型研究
任务研究人员:张师超,李扬定、李高仕
4. 交互式知识的封装模型构建和交互式用户情景的矫正
任务研究人员:高明
5. 交互式情景稀疏性时变性特征研究与交互式特征流知识和非交互式特征流知识的融合。
任务研究人员:王国胤、曾宪华、邓欣、李智星、夏书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