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题组

课题三(碎片化知识拓扑融合)

2016-10-23    |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    打印      

课题负责人:郑庆华:博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先后担任电信学院党委副书记、网络学院副院长、招生办公室主任、计算机系主任等职务,现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课题骨干成员刘均、魏笔凡、赵仲秋、钱步月、李培培

刘均: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10余项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在VLDB J、IEEE TKDE、WWW等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并担任InformationFusion、IEEE System Journal 等国际期刊的专刊主编,多个国际会议的Co-chair。并获陕西青年科技奖、IBM中国优秀教师奖、Google奖教金等荣誉。

魏笔凡:工程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主要从事分面检索和Web文本挖掘方面的研究工作。在IEEE TKDE、WWW等期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多项国家科研项目的申请与实施。

赵仲秋: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模式识别、图像视频分类与理解、数据挖掘等。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担任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IEEE Trans.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IEEE Trans. Multimedia, IEEE Trans. Fuzzy Systems等期刊的论文审稿人。

钱步月: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系。2013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学位,2009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专注于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方向研究。曾任IBM T. J. Watson Research研究员,有丰富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平台的实际开发经验。曾经参与或主导了多个大型研究项目,主要项目来源包括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美国海军研究基金(ONR)、美国国家卫生署(NIH)、雅虎研究院,IBM研究院等。过去5年中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多个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共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并长期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数据挖掘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同时还在多个顶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刊物担任评审。主要获奖包括SIAM最佳研究论文奖,雅虎研究奖,IBM最高级成就奖。

李培培:博士,讲师。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在新加坡管理大学做Research Fellow一年;2011年8月-2012年12月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主要研究数据流分类、概念漂移检测方法、 短文本分类、半监督学习、集成学习等。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担任Knowledge based Systems、NeuroComputing, Information Science等若干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任务介绍

课题题目:碎片化知识拓扑融合 

课题任务:  针对碎片化知识存在真实性、自洽性、完备性等低质化问题,研究如何通过拓扑融合实现碎片化知识的量质转换与增值,以提升其可用性。碎片化知识之间的语义关联是拓扑融合的重要依据。然而,特定主题的碎片化知识通常分布在多个自治的数据源中,碎片化知识之间的语义关联通常高度稀疏且隐式存在,给关联挖掘与融合提出了挑战。本课题通过数学建模与实证研究,挖掘、量化分析知识的社团、子图模式等拓扑特性,研究知识簇中语义关联的局部连接机制,揭示其涌现规律和突变机理,基于变粒度语义,推理从复杂、不确定的知识语义关联中挖掘可靠的语义关联,实现新知识的融合生成。


在线教育示范应用说明、背景、预期等:

与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慕课中国平台,该平台联合国内120余所重点高校的名师,目的是打造国内最大的开放在线课程学习平台。该平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了国内外MOOC平台建设优秀经验,围绕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不断迭代,注重用户体验和学习交互,不仅具备传统慕课网站的功能和优点,还将引入基于知识图谱的导航学习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提供课程和知识点等多个层次知识图谱查询功能,还可以根据平台上记录的用户的学习过程,对单个用户提供个性化学习导航与推荐,将大大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目前慕课中国学习平台已上线课程100多门,拥有一万余人的注册用户,其中活跃用户超过8000人。未来,我们将以慕课中国学习平台为基础,开展碎片化知识挖掘、动态融合与基于知识图谱的导航学习等功能的测试与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