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发布 > 新闻动态

第七届“数据挖掘与智能计算”论坛(2016年8月9日—8月10日)

  2016年8月9日~10日,第七届“数据挖掘与智能计算”论坛将在合肥工业大学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召开。此次论坛就数据挖掘和智能计算的前沿研究方向和战略性应用开展交流,围绕国家战略发展目标,针对大数据知识工程进行探讨。
  此论坛由合肥工业大学吴信东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IEEE Fellow、AAAS Fellow、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盛邀而来的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李明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ACM Fellow、IEEE Fellow)、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IEEE Fellow)、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程学旗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管海兵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各位院士和教授为论坛做特邀报告,同时,将参加大数据知识工程课题方向和相关学科建设的专题讨论。
论坛日程安排——89
(地点:(屯溪路老校区)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09:00-10:15 特邀报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李明院士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ACM Fellow、IEEE Fellow)
10:15-10:30 茶歇时间
10:30-11:45 专题报告:合肥工业大学 吴信东 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IEEE Fellow、AAAS Fellow、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15:00-16:15 特邀报告:上海交通大学 管海兵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6:15-16:30 茶歇时间
16:30-17:45 专题报告:合肥工业大学 汪萌教授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论坛日程安排——810
(地点:(屯溪路老校区)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9:00-10:15 特邀报告: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
(IEEE Fellow)
10:15-10:30 茶歇时间
10:30-11:45 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程学旗研究员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论坛欢迎广大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

附录:报告详细信息
主题报告信息(一)
  人:李明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ACM Fellow、IEEE Fellow
   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目:Chatting Robots by Deep Learning
   间:2016-08-09(星期二)上午9:00 - 10:15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摘要 :
  Human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chimps because we talk. Making computers talk like a human is a dream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owever, it is way more difficult than making it play Weiqi. A conversation needs to be natural, sensible, and robust. Template-based methods and keyword-based methods, as used in Echo or Siri, are either too restrictive or error-prone. We have resolved these problems and designed chatbot Doudou by a new deep learning architecture and a massive amount of data. Doudou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state of the art, chatting naturally, wisely, knowledgeably, and robustly.
报告人简介:
  李明,a Canada Research Chair in Bioinformatics and a University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He is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ACM, and IEEE. He is a recipient of Canada's E.W.R. Steacie Fellowship Award in 1996, the 2001 Killam Fellowship and the 2010's Killam Prize. Together with Paul Vitanyi they have pioneered the applications of Kolmogorov complexity and co-authored the book "An introduction to Kolmogorov complex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专题报告信息(二)
  人:吴信东  教育部长江学者
   位:合肥工业大学
   目:从大数据到大知识:HACE+BigKE
   间:2016-08-09(星期二)上午10:30 - 11:45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摘要 :
  大数据面向异构自治的多源海量数据,旨在挖掘数据间复杂且演化的关联。随着数据采集存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研发热点。本报告从大数据的本质特征开始,评述现有的几种大数据模型,包括5V,5Rs,4P和HACE原理,同时从知识建模的角度,介绍一种大数据知识工程模型BigKE来生成大知识,并对大知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报告人简介:
  吴信东,安徽省枞阳县人,1984年和1987年分别获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1993年7月获英国爱丁堡(Edinburgh) 大学人工智能博士学位。2001年9月1日开始,在美国佛蒙特(Vermont)州的佛蒙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正教授,并于2001年9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9年)任该系的系主任。2006年被教育部接受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青 资助(2013年延续)。2011年当选为IEEE Fellow,2012年入选AAAS Fellow。
  吴信东教授的研究兴趣涉及数据挖掘、大数据计算、知识库系统、和万维网。他曾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JCST) ,《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IEEE TKDE, TPAMI, ACM TOIS, IJCAI, AAAI, ICML, KDD, ICDM, WWW,和各类期刊、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曾在国内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美国Ablex出版社、荷兰ISO出版社、德国Springer出版社和[美国]IEEE计算机学会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和各类研究论文集共40部。
  吴信东教授是国际学报<<知识与信息系统>>(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SCIE 索引)的创办人和现任主编,国际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国际挖掘数据大会”(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的创办人和现任指导委员会主席,德国Springer出版社<<高等信息与知识处理>>(Advanced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Processing)系列丛书的现任主编,国际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学会(IEEE Computer Society)智能信息处理(Intelligent Informatics)委员会的前任主任(2002年4月~2006年4月)。他曾受邀、受聘在30多个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或主题报告,在11份学术期刊的编委会和100多个专业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上担任各种职务,包括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TKDE)的两任主编(2005年1月~2008年12月) ,和国际顶级会议IEEE ICDM-03、ACM KDD-07、ACM CIKM 2010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或联席主席。
  吴信东博士是2004年ACM SIGKDD奉献奖和2006年IEEE ICDM突出奉献奖得主,2005年和2011年两次获IEEE ICTAI 最优论文奖,2012年获IEEE/WIC/ACM WI最优论文奖, 2012年获IEEE计算机学会技术进步奖,2014年获IEEE ICDM十年最有影响力论文奖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导师)。
 
特邀报告信息(三)
  人:管海兵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位:上海交通大学
   目:极限虚拟化
   间:2016-08-09(周二)下午15:00-16:15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摘要 :
  虚拟化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抽象成“层”并以各类接口的形态呈现,计算机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某种程度上,是计算机系统层化的历程,也是虚拟化的发展历程。2005年以后,系统虚拟化方法打破了X86体系结构的芯片不支持虚拟化的桎梏,支撑了云计算等新型计算模式的发展。报告将重点交流在移动互联网、万物互联、云端融合的发展趋势下,虚拟化如何支撑超大规模极限应用?如何适应资源极端受限的环境?如何逼近物理性能极限等问题。
报告人简介:
  管海兵,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暨上海市可扩展计算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方向是虚拟化和云计算、系统软件,先后主持了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示范工程项目等近10项科研任务,近五年来在本领域主流学术会议发表30余篇、发表IEEE/ACM 汇刊论文20余篇,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组部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领军人才等奖励和人才计划。担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写组专家、十二五国家科技重点专项中国云总体组专家、国家信标委云计算标准工作组专家、国家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专家、工信部产业转型升级专家组专家等社会服务工作。
 
专题报告信息(四)
  人:汪萌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位:合肥工业大学
   目:基于锚图与超图的学习研究进展
   间:2016-08-09(周二)下午16:30 - 17:45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摘要 :
  锚图与超图分别解决基于图的学习中存在的计算效率低下和样本关系描述能力不足的问题。此报告介绍了在基于锚图和超图的学习中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包括高效锚图的构建与学习、自适应超图构建与学习,分别提升了算法的计算效率、有效性与鲁棒性。相关工作发表于IEEE TKDE、IEEE TIP等期刊。
报告人简介:
  汪萌,合肥工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内容分析、模式识别等。现任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首届ACM SIGMM Rising Star Award。担任IEEE TKDE、TCSVT等国际期刊编委。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特邀报告信息(五)
  人:朱文武  IEEE Fellow
   位:清华大学 
   目:三元空间大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
   间:2016-08-10(星期三)上午9:00-10:15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摘要 :
  本报告将以信息空间、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三元空间所构成的大数据为研究对象,以三元空间大数据的融合分析与认知为研究目标,探讨三元空间大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问题。 首先介绍三元空间大数据计算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因素及挑战,然后探讨三元空间大数据计算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关键科学问题,深入探讨三元空间异构数据的关联表征以及群智计算等理论和方法。
报告人简介 :
  朱文武,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及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等职。现主要从事三元空间大数据计算、多媒体计算与网络等研究工作。在多媒体计算、通信及网络等研究领域发表高水平国际论文260余篇。曾6次获ACM及IEEE等国际最佳论文奖。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2)。
  
 
特邀报告信息(六)
  人:程学旗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目:网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智能
   间:2016-08-10(星期三)上午10:30 - 11:45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摘要 :
  作为衔接人机物三元世界的纽带,大数据具有规模大、多源异构、高度动态增长、价值密度低等特点,给数据的有效分析和高效处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报告从数据复杂性、计算复杂性、系统复杂性的角度探讨数据科学需要探索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具体从大数据的精简表达与度量、大数据的计算理论与方法、大数据智能涌现的计算模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报告人对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智能的认识,并介绍报告人及其团队在上述方面开展的一些具体研究工作。
报告人简介:
  程学旗,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系统、Web信息检索、社会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在本领域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6000余次,在信息检索模型与排序学习、信息网络建模与传播分析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开创性工作。获得ACM CIKM 2011最佳论文奖和ACM SIGIR 2012最佳学生论文奖。近十多年来,带领团队从事大规模互联网信息检索与挖掘、网络数据科学与社会计算以及面向网络空间的信息内容安全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信息安全重大专项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科研任务。研究成果应用于大规模网络信息监测、网络数据分析与服务等领域,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次获得省部级及行业学会的科技进步奖。个人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入选“万人计划”"人才。